在 《Google Analytics 筛选器》实作攻略 这篇文章中我有很基础的介绍了筛选器这个功能,但究竟实务上我该怎么使用它?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几个Google Analytics 筛选器的常见使用方式、以及我个人使用的一些心得,提供给你们参考。
在阅读此篇文章前请务必确认你已经阅读过《Google Analytics 筛选器》实作攻略、或对筛选器有基本的认知。
目录
- 《筛选器》能对Google Analytics 网站分析带来什么价值
- 1.排除内部IP/内部流量
- 2.按照流量管道区分资料检视
- 3.按照装置区分资料检视
- 4.按照国家区分资料检视
- 5. 按照子目录/子网域区分资料检视
- 其他使用筛选器的注意事项
《筛选器》能对Google Analytics 网站分析带来什么价值
筛选器这个功能可以让你在Google Analytics 内创建多个不同的资料检视、并各自在资料检视上套用不同的规则,借此提升网站分析的工作品质(当然,筛选器还有其他常见的用途,像是排除公司内部的IP、流量),以我Harris 先生的网站来说,我独立开了两个资料检视,各自是自然搜寻以及直接流量,在事前规划资料检视的分类架构、并利用筛选器进行分类,能帮助我们更有品质的观察数据。
(点图放大看)
如果没有事前创建多个资料检视,并用筛选器进行资料检视的规划,你的数据会全部参杂在同一个资料检视中,之后要分别从各个维度去观察时,就只能依赖区隔、次要维度、自订报表…等功能,但事实上进阶区隔与筛选器各自有不同的优劣势,在不同情况时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来维持分析工作的品质。
以上图来看,我们可以看到筛选器的优劣势,虽然它不像进阶区隔般的灵活,但它可以协助你避免数据取样的问题,且只要设定后,效果永久存在于该资料检视中,更重要的是,多管道程序报表与转换报表的"程序视觉呈现"不能使用进阶区隔,如果你要观察特定条件的转换细节来进行转换优化,你必须要依赖筛选器,在这篇文章里我更会陆续说明为什么要使用筛选器、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它的重要性。
(另外,筛选器是你设定后才会开始生效,它没办法套用到历史的数据上,所以你必须要尽早规划、尽早设定,未来在观察上才会更加有效。)
筛选器里面有许多不同的维度可以使用,你可以依照流量来源进行设定、也可以依照国家、搜寻字词来进行设定,后面我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方式给你参考。
1.排除内部IP/内部流量
首先,筛选器最常用的用法就是拿来筛选出内部的IP、流量,只要跟自己家的网管取得公司内部的IP后,直接用筛选器排除IP,就能准确排除内部的流量,若不排除内部流量,影响最大的不是工作阶段数、浏览量这些指标,最对数据品质有伤害的是互动指标(互动指标意指"跳出率、工作阶段停留时间"这些衡量使用者与网站互动状况的指标),尤其内部的同仁在浏览网站时,因为工作的关系,很可能一个工作阶段会持续十几分钟以上、浏览页数也都非常高,这会让你的工作阶段平均时间、平均浏览页数、跳出率这些指标都变得较不准确。
2.按照流量管道区分资料检视
如果你的网站流量很大、数据也很多,你应该要用流量管道的逻辑创建多个资料检视、并各自设定筛选器,举例来说… :
- 为关键字广告的流量来源创建一个资料检视,设定两个筛选器,分别是媒介->cpc、来源– >yahoo|google (因为关键字广告的来源/媒介通常是google/cpc、yahoo/cpc)
- 为自然搜寻的流量来源创建一个资料检视,筛选条件为媒介-> organic
- 为社群媒体创建一个资料检视,筛选条件为来源– > facebook.com
- 为直接流量创建一个资料检视,筛选条件为来源– > direct
- 依照你的流量状况细分出其他流量管道(像是line、referral…等)
在用流量管道区分资料检视的同时,我也强烈建议你一定要保留一个资料检视是没有套用筛选器的,这样一来你就有一个资料检视可以看到所有的流量、或在有用筛选器的资料检视内看到特定流量来源的数据。
#为什么要这样做,用进阶区隔/次要维度不够吗?原因在这…
- 多管道程序报表不能使用进阶区隔(光这点你就应该用了,多管道程序报表是做转换优化的重要功能)
- 如果你想独立观察特定条件的流量,每次都要套用进阶区隔很麻烦,降低工作效率
- 进阶区隔容易有数据取样的问题,筛选器可协助避免(数据取样细节有点多,未来我会再补上一篇文章来讲解数据取样的问题)
3.按照装置区分资料检视
跨装置浏览在现在已经非常的普遍,且行动装置的浏览行为及桌机的浏览行为是截然不同的,行动装置普遍的互动指标表现会较差,如果你的网站流量很大,且你将行动装置及桌机的数据参杂再一起,我认为互动指标是较没有参考价值的,因此我会建议你可以切出一个资料检视、并设定行动装置的筛选器。
举例来说,行动装置的停留时间与桌机的停留时间一定是不同的,如果你的资料检视将各个装置都混再一起,你想要看行动装置+ 搜寻来源的流量数据,你一定要依赖区隔或是次要维度,且某些报表没有次要维度可以使用(像是多管道程序报表、行为流程报表),为行动装置额外建立一个资料检视才是上策。
4.按照国家区分资料检视
以现在台湾的网站来说,即便你的市场是锁定在台湾,通常你还是会有少许的香港、澳门..等邻近国家的访客,如果你的产品是有锁定其他国家的,你更需要为不同的国家设定资料检视及筛选器,其他国家的浏览行为、消费力都可能与台湾市场不同,甚至各自的流量来源也都不同。
举例来说,也许你在台湾的搜寻流量占比并不高,但在香港、在日本可能却有很可观的搜寻量,像我的网站就有许多的搜寻流量是来自于美国(美国当地有一些母语是繁中的读者)
5. 按照子目录/子网域区分资料检视
当你的网站规模大到数据有一定的规模,你就可以考虑按照子目录、或是子网域来规划资料检视的架构,比方说,如果你的商品有分家电、3C、美容保养…等各个不同的馆别,或是你的网站有分部落格、商城、客服中心,你可以按照不同的频道别来进行区分,在预设的筛选器功能里面就有子目录的维度可以使用。
以关岛之家为例,我们可以看到..:
美食攻略的首页网址为:http://www.guam.com.tw/info/gourmet
交通攻略的首页网址为:http://www.guam.com.tw/info/traffic
攻略详细页面的网址为:http://www.guam.com.tw/info/263
以上述范例来说,攻略相关的页面都在/info/这个子目录之下,因此你可以使用以下筛选器来将这个数据独立出来…
其他使用筛选器的注意事项
-
注意使用规则运算式
Google Analytics 自订筛选器内的栏位都是使用规则运算式,以网域来说,你不能输入www.www.yesharris.com,你必须要输入www.www.yesharris.com,请在使用自订筛选器之前,搞清楚规则运算式的架构,避免筛选器设定出错。
(关于规则运算式细节也很多,我会再写一篇文章来介绍)
-
永远保留一个原始的资料检视
不管你打算用流量管道、还是用装置来区分资料检视,你一定要保留一个原始的资料检视是没有套用任何筛选器的,因为筛选器对数据是不可逆的,在你设定后,所有遗失的数据将无法恢复。因此你需要保留一个完好无缺的资料检视,万一设定错误、或数据有状况时,我们才有备胎可以使用。
-
筛选器有先后顺序
筛选器里面有先后顺序的关系,Google Analytics 会先套用层级较高的条件,依序进行条件筛选,因此你必须要确保你所设定的顺序正确。
-
若想筛选多个维度,请确保使用正确
举例来说,如果你想要独立出Google自然搜寻的资料,你不能直接选择广告活动来源并直接填入google|organic,因为"google"是来源,而"organic"是媒介,正确的使用方式是设定两个筛选器,各自设定来源– > google,媒介– > organic。